close

 

ONE-B.jpg 

HU-TOP01.jpg
HU-TOP02.jpg 

(925銀製,全長:W15mm x H77mm,15.75公克)

 
在那遙遠的冰冷大陸,曾有過這樣的傳說,當年許多人津津樂道也朗朗上口。直到現在,傳說已不復當年,若不是真心找尋,可能也是聞所未聞.......而如今,將會是它再次被人們記起的時刻。
 
北歐主神奧丁肩頭上棲息的兩隻巨鴉,一隻叫做胡津《Hugin》,代表著思想,另外一隻叫做慕寧《Munin》,代表著記憶;所以也就是Hugin and Munin (思維與記憶)。祂們是奧丁的眼線,會將每日所見的事物向主人報告,當別的神祇飲宴時,奧丁便思索「思維」和「記憶」告訴祂的話。
 
這是華海拉在設計此作品的創意構想,第一根羽毛應該是想表現出“代表著思想”的胡津鴉,因為這的出發點是有思考過的,也希望認同此作的人具有思想,就如胡津鴉的代表一樣。
 
而不是仿傚著繼續把熱門的老鷹羽玩下去.....

  


TITLE-B.jpg

 

在今夏延燒的阿美咖幾(美式休閒)風格,已然進入了流行的白熱戰當中,有別於前幾年FUNKY DANCE那樣閃亮又繽紛的感覺,硬派主導的視覺感又回來了,豪邁自然的阿美咖幾或是沉穩酷調的搖滾騎士風,是當下最受矚目又適合追求質感的人們所愛,沉寂多年的狂放叛逆之血,因為硬派回歸即將覺醒。
 
以黑暗調性為主的華海拉,這次藉由哥德風貌的訴求,把原本的阿美咖幾轉換黑暗,營造新的表現手法,而不是跟隨流行一再翻玩市場上固有的搶手貨。同調不同型的用心,是一個設計品牌真正的良知所在,那就在此稍微介紹「哥德」這種風格的特色與來由......
 
 
 
哥德,這不是指人的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而是指哥德式的藝術(Gothic Art)跟次文化。
 
哥德藝術(Gothic Art)始於12世紀,盛行於13世紀,15世紀隨文藝復興的到來而衰落。但在北歐地區,它仍延續到16世紀以後。它源於法國,很快遍極全歐洲。『哥德』一詞是文藝復興的藝術家稱呼這種藝術風格的名字,意思是「蠻族」,輕視的字眼,直到18世紀才獲肯定。
 
近期的台灣,因為大量接觸國外文化的風潮影響,尤其是日本方面的一些卡通漫畫作品或是以視覺為主的歌唱表演團體.....等的影響,越來越多人開始去注意關於哥德式(Gothic)的題材,風靡了一些喜歡神秘風格的人們。
 
我這邊稍微講一下,哥德次文化是現今存在於許多國家中的一種次文化,起源於1980年代初期的英國,是自“後龐克”衍生出來的哥德搖滾音樂風潮開始。哥德次文化比同時期其他次文化的存在時間還要長久,並不斷衍生出各種類型。其意象及文化影響了從19世紀的哥德文學與恐怖電影,到少部分的『BDSM』文化。

※BDSM這個名詞是用來描述一些彼此相關的人類性行為模式。其主要的次群體正是BDSM這個縮寫字母本身所指稱的:綁縛與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支配與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即D/S),施虐與受虐(Sadism & Masochism,即S/M)。
 
哥德次文化也衍生出相關的音樂、美學和風格;哥德音樂包含不同的類型,共同特色是哀傷、神秘的音樂和觀點。衣服風格則包含了死亡搖滾(Death Rock/Death Metal)、龐克風、雙性(Androgynous)、維多利亞風、一些文藝復興和中世紀時期的衣服樣式,或者是結合上述各項風格,另外還經常搭配黑色的服裝、彩妝和頭髮。
 
HU02.jpg 
TITLE-B.jpg 
 
先撇開不說近期的哥德文化改變,這個名詞及相關的次文化範圍變得更具爭議。一般民眾及媒體,將一些新興或逐漸流行的次文化,與哥德次文化混為一談。
 
哥德最初是東日耳曼人的一支族群,他們對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有很大的影響。在某些地方,「哥德」這名詞帶有輕蔑的語氣:在羅馬帝國沒落時,暗示為蠻族、未開化;在歐洲基督教化時,意指為異教徒。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中世紀建築被稱為哥德式建築,與當時流行的古典式建築相比,被認為是過時的建築樣式。
 
不過,在17世紀晚期的英國,對於中世紀的懷念讓民眾開始著迷於中世紀哥德遺蹟。另外還結合了對中世紀傳奇小說(Medieval Romances)、羅馬天主教信仰和超自然的興趣。英國的哥德復興的愛好者以霍勒斯·渥波爾(Horace Walpole)為首。
 
霍勒斯‧渥波爾在1764年發表《奧蘭多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建立了18世紀末期的哥德文學,此時的「哥德」更接近於現代的意涵。他最初宣稱那本書是他發現並重新發行的一本中世紀傳奇小說,因此讓哥德小說常結合偽造文件以增加其影響力。之後,「哥德」這名詞常與恐怖、病態、黑暗、超自然與滑稽、自嘲連結在一起。哥德小說建立了許多後世恐怖文學與電影的意象,像是墓地,城堡或教堂遺蹟、鬼魂、吸血鬼、惡夢、被詛咒的家庭、活埋和駭人聽聞的陰謀等等。另一個著名的元素是哥德式反派,之後發展成拜倫式英雄(Byronic Hero)。最為知名的哥德式反派是吸血鬼德古拉,最初出現在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說之中,之後透過恐怖電影的傳播而出名。
 
哥德次文化影響了許多藝術家,不僅是音樂家,也包括了畫家和攝影師。特別是有關神秘、病態和浪漫主題的作品。在攝影作品和畫作中,其範圍從情色到吸血鬼或鬼魅的浪漫形象。類似於哥德小說、前拉斐爾派或新藝術運動,在作品中偏愛黑暗、憂鬱的顏色和情感。在藝術界中,Anne Sudworth 以她黑暗、夜晚主題的作品和強烈的哥德意象而聞名。
 

HU05.jpg
TITLE-B.jpg 

講了那麼多關於哥德的述論,是為了告訴大家,華海拉把這樣的元素給帶進了作品當中,胡津羽正是以這樣的考量去做設計,哥德式的雕刻,一般形象是以修長的形體、拘謹的姿態和公式化的造型所產生垂直靜止的效果樣式著稱,強調三度空間的結實感。
 
華海拉比造著真實的烏鴉羽毛與哥德式的訴求去表現符合那樣氛圍的形象,比起主流的鷹羽較圓潤的風貌,華海拉的烏鴉羽更接近劍形、修長,如哥德風味的營造,個性、異端又尖銳。
 

HU04.jpg
TITLE-B.jpg 

更有別於鷹羽的光明豪氣,那充滿墮落、黑暗調性的感覺才是烏鴉該有的特色,更是華海拉在設計上一直以來所訴求的叛逆硬派感,讓這次的作品帶有點哥德意味。
 
大部份市面上羽毛飾品的粗細及線條都很工整,太生硬...
所以華海拉選擇了較有個性感的烏鴉羽,這根羽毛的難度是在於起伏度跟烏鴉毛該有的凋零感必須做出來,否則根本就失去了烏鴉的味道。同樣的,也如重生的皇后殺手戒一樣追求協調及穩定性,胡津羽只是更多了一份寫實的考究而已.....
 
銀飾三王者之中,CHROME HEARTS特色是沉穩洗練又高雅經典,GORO'S是符合大自然的豪邁風味,粗中帶細,JUSTIN DAVIS則華麗細緻,充滿著流行與時尚的視覺感。至於華海拉(VALHALLA DESIGNS)是想朝著黑暗風格的調性去走,並以世界神話為根基發展,強調叛逆、異端、高傲又穩定的感覺來烘托墮落感的營造。
  

HU08-1.jpg 

胡津鴉的梗,更是細膩的雕琢,飾品細節上的稜角折線都是華海拉會去斟酌的點,也是華海拉的品牌特色,在華海拉的設計師心中,細緻才是玩味的關鍵,穩定才能創造出真正的經典。
 
 

HUGIN-BLACK.jpg 
烏鴉羽草圖-2.jpg  

 
在華海拉的設計圖稿中,除了美感上的設計,還得克服鑄造上的困難,往往在台灣方面師傅都搖頭的造型要求上,華海拉的設計師們還是堅持了,在很多師傅都認為做不出來的情況下,設計師依然自己磨出來.....
 
華海拉不做簡易好做的事,而是不斷向複雜的造型挑戰,更高深的設計概念去做延伸,讓商品不只是商品,更多了一份神話般的傳奇與硬派精神的歸屬感。
 

 


VALHALLA HUGIN'S FEATHER - MK I

 

華海拉的胡津羽項鍊官方搭配方式,目前MK-I 的方式為銀羽主件配上:原色鹿皮繩(粗或細)、印地安白心琉璃紅珠、黑珠、925銀雕花珠及一枚華海拉925銀製繩結釦,此為第一版的建議搭配樣式。所有的單件增減可依自己的喜好做搭配。
 
 
 
 
 

END-2.jpg

以北歐神話《胡津烏鴉》所意念的“思考”為設計發想,有別於一般老鷹羽根飾品的不同,首次出現特異又帶有黑暗訴求的風貌,並強調哥德風藝術表現中的凋零感及尖銳嚴謹結構,張顯出烏鴉特有的深沉調性。

本次華海拉的胡津羽墬子,可單獨搭配出自己喜愛的組合,不只有一種樣式,無論是單一配掛或3~5根的排列組合,都會有十分不同的視覺感,黑暗、霸氣皆可由自己來控制,更可以當成鑰匙圈飾品或與自己原本的項鍊做混合搭配,未來華海拉也會提供更進一步的官方配搭方式,以及特殊款《聖堂鴉系列》的閃銀羽根,敬請期待。

 

→ HUGIN 胡津羽墬子 奇摩賣場 (點一下進入)

→ HUGIN 胡津羽墬子 露天賣場 (點一下進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